ID537264180

沈阳文综家教网-教师手势交流技巧

广义地讲,手势是身势姿态的一个部分。但由于手势在教师体态交流中

具有特殊作用并得到广泛运用,故本书将此单列一章,系统地介绍手势语言

的基本原理和运用技巧。

一、手势交流概述

(一)什么是手势交流

手势是指用手指、手掌和手臂的动作和造型来表情达意的一种体态语

言。它是人类最早使用的一种重要的交际方式,直到现在,手势在人们的社

会交往及教学活动中仍被广泛地使用。不同的手势造型能表达人们潜在内心

的各种微妙的情感,同时也可描摹出事物复杂的状貌。在戏剧、音乐、影视、

舞蹈界都将手称做人的“第二张脸”。在生活中手势交流也极为广泛。

事实上,手势语也同其他语言一样,包括单词、句子和标点符号等。每

一种手势就像一个独立的单词,在不同的句子中可以有不同的意思,只有当

我们将这个“单词”放在一个具体的“句子”中时,才能完全理解或表达某

一种意思。

在教育教学中,手势语是教师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是构成教

师主体形象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经验的教师,总是以文明大方、得体自如的

手势语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绪,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可以说,手

势语是教师表情达意的一种有效方式,它有助于描摹事物复杂的状貌,表达

潜在情感,有助于有声语言的陈述、说明和强调,有助于组织教学秩序,调

控课堂气氛,有助于增强教学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但应当指出的是,教师使

用的手势语不完全等同于日常生活中的手势,而是一种严格地与讲授内容相

一致、与有声表达相协调的艺术化的手势。否则,手势语会干扰教学活动的

正常进行。同时,教师的手势语应当体现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和与学生情感上

的融洽,努力避免任何一种威胁性、侮辱性的手势出现。

二、手势交流的种类及特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手势可谓千姿百态、变化万端,为了便于掌握运用,

揭示其规律和特点,我们从以下方面对教师手势进行分类:

1.按手势在教育教学中表情达意的功能特点分类

(1)情意手势

这种手势是帮助教师表达情感的,使教师要表达的某种情感更加丰富、

强烈和动情,对学生能更有力地产生感染和感召作用。如教师表达坚定不移

的情感时,右手紧握拳头,稍微抬起过肩;表达展望未来、畅谈美好理想的

情感时,头部仰望前方,右手展开伸向右前方,可使教育教学收到更好的效

果。

情意手势具有情感性,即通过手势的方向、节奏、速度和力度的变化,

表达出教学内容及教师本人的特定情绪和情感。如 1946 年闻一多先生在昆明

所作的著名的《最后一次演讲》,其中有这样一段内容:“反动派暗杀李先

生的消息传出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我心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

们是怎么想的?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是怎样长的?”说到这

里,闻先生愤怒地用力拍了一下讲台。这“砰”的一声顿时震憾了全体观众

的心,把混在台下的几个特务吓得紧缩脑袋,不敢吱声。这个拍桌子的手势

就深深表现了闻先生悲愤交加的心情已经急剧上升到了顶点。情意手势具有

的感召力,即通过特定的情意手势对听众或学生起到一定的感染、号召、发

动作用。如西方政治家在盛大的群众集会上演讲之前,面对热烈鼓掌欢呼的

听众,往往用双手高举起来,手心向外,向听众摇摆挥动,既表示对听众欢

迎并致以谢意,又能对支持他们的群众起到鼓舞、感召和鼓动的作用。

(2)指示手势

这种手势具体指明教师在教学中论述的人、事、物的数量及运动方向等。

其特点是动作简明,表达专一,基本不带有感情色彩。如伸 2 个手指表示两

个小组,伸 3 个手指表示“栽了 30 棵树”;掰手指列数现象,说明种类或几

个方面,说明教学内容的顺序或语句的成份,等等。与其他手势相比,指示

手势还具有示意性,它基本不带感情色彩,用以描述、示意和说明,对有声

语言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3)象形手势

这种手势主要是用来模拟人或事物的状貌,从而给学生一种较为具体、

直观的感觉。这种手势往往带有较大的夸张性,而不求其模形状物的形神兼

备。如讲到“彩色电视机的电路块只有 3 公厘厚”时,教师伸出手比划一下,

学生就会从手势中形成既具体又形象的印象。有一位教师讲《荷花淀》中的

细节描写时,当讲到水生把自己明天要上部队的事告诉给妻子,教材写:“女

人的手指震动一下,想是叫苇蔑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

下。”教师做了一个“震”和“吮”的动作,加深了学生对这两个词的理解

并进而分析出水生嫂心情的震动和手指震动的关系。

(4)象征手势

这种手势可以表达比较抽象的概念,使学生能够准确恰当地理解这种手

势与有声语言有机结合在一起以后所产生出来的那种意境,并使学生从中发

出某些联想,产生一定的感悟与启迪。如阐述两个事物的相互制约关系时,

教师用两个食指钩在胸前拉来拽去。这对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理解能起

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5)祈使手势

这种手势相当于乐队指挥手中的指挥棒,是教师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得

力工具。它有时与有声语言配合使用,有时能替代有声语言对学生进行直接

的提示、指挥。如当学生讨论或争论十分激烈时,如果要学生静下来停止争

论,语言指令难以奏效,教师可采用可视的手势来调控:双手平抬起,手心

向下做下压动作,这样学生便会很快安静下来。提问时,教师可以目光点视

被提问的学生,同时用单手手心向上做上托动作;若需再找一名同学回答,

手心向下摆即可表示前一名同学“可以坐下”,这样可以减少语言的重复,

节约教学时间,活跃课堂气氛,维护教学常规。

(6)习惯手势

上述几种手势一般是教师有意识地设计与运用的。而习惯性手势往往是

教师在无意识情况下产生和运用的,其意义不甚明确,甚至连使用者自身也

难以说清其为什么使用及表示什么。如一个教师上课遇到一时忘时的问题总

是伸出右手,朝自己脑袋上使劲地“啪、啪、啪”拍几下。他这一拍打脑袋,

问题还果真给他想起来的。习惯性手势不一定都是不雅观的。确实有些人的

习惯手势如搓手、玩弄粉笔、掏耳朵、挖鼻孔、捂嘴巴等既不雅观,又不代

表任何意义,对教学效果难免起干扰破坏作用。不过,有时习惯性手势却能

显示独有的魅力。如斯大林演讲时的习惯手势是拿烟斗,边讲边摇动,这种

手势成了斯大林独特的演讲风格的一部分。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形成自己

的一些习惯性手势、动作,只要运用得当、动作美观、文明,往往也会成为

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的一部分,给学生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

2.按手势活动的区域分类

(1)上区手势

这种手势动作在肩部以上的区域展开,一般表达积极、振奋、肯定、张

扬等带有褒义的内容和情感。

(2)中区手势

这种手势动作在肩部至腰部之间进行,一般表达坦诚、平静、流畅、平

等、说理等中性的内容和情感。

(3)下区手势

这种手势运作最后完成时在腰部以下的区域内。一般表达否定、压抑、

憎恨、鄙夷、批评等带有贬义的内容和感情色彩。

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手势还可作以下分类:如单式手势和复

式手势。和声细语、冷静柔情地叙述时,一般多采用单式手势,而着意强调、

感情激越时,则较多地运用复式手势。此外,按手的方向还有向上与向下、

向前与向后、向内与内外、定型与不定型之别,它们同样表达着不同的含义。

二、教师手势交流的一般技巧

手势姿态繁多,意义也变化万千。但无论何种手势,其基本动作和造型

都是由手指、手掌和手臂 3 个部分及其相互不同配置运动所构成的。本节从

手指势语、手掌势语和手臂势语 3 个基本方面分别介绍手势交流的一般技

巧。

(一)手指势语

这种手势动作主要靠手指来完成,除前面例举中的“O”型手势、“ V”

型手势和跷大拇指外,教师列数事实现象、指示学生及表达一些精细复杂的

内容时主要是靠手指势语进行的。如伸一个手指表示“1”,伸拇指和食指表

示“8”等。过去马贩子买卖双方为了不让别人知道要价还价情况,就是用“捏

七叉八、勾九、挠六”这一套手指势语在袖筒中完成的。今天的股市交易市

场也多用特定手势来传达各种经济信息。

手指势语在指示手势、象征手势和祈使手使中运用广泛。下面是一些基

本手指势语练习:

(1)跷起大拇指——表示称赞、钦佩;

(2)伸出小拇指——表示卑下、低劣、轻视;

(3)五个手指由外向里收扰——表示力量集中,事物相聚;

(4)五个手指向下用力收扰——表示控制、抓握;

(5)伸出食指或中指——特指某人、某事物,亦指命令、斥责;

(6)手指逐一屈或伸——表示计算数目、列数次第;

(7)大拇指与食指相捏——表示细小物体:

(8)右手紧握,食指在空中画圆、直线、曲线或上下、左右、内外、快

慢运动——表示事物的运动轨迹、过程或方向;

(9)左手掌心水平朝下,右手紧握食指垂直顶着左手掌心——表示停

止、暂停;

(10)两只手平握胸前,两个食指在同一水平高度由外向内合拢——表

示两个事物运动、贴合、碰撞。

在教学中,教师应力求避免以下一些消极的手指动作、姿势:

1.大拇指显示

即手握拳状,大拇指指向自己,借以渲染自己的“超人”本领或显示自

己的权威地位、特殊身份;在课上或课下双手插入兜儿内,两个拇指从兜儿

口伸出,并跷起脚尖,给学生造成一种居高自傲、唯我独尊的印象;学生提

出质疑或异议时,教师伸出右手大拇指朝肩后甩动,还边甩边说:“我不对,

你对,那你来啊!”这时大拇指成为一种侮辱、压制学生的消极信号;当学

生回答错误时,教师将拇指指向学生,并说:“哎,你能有什么出息!”那

他的大拇指就好像一根批评的棍棒打在学生脸上;当全班学生没有完成某一

项任务而让老师失望难堪时,教师用这种手势指向学生,会给学生传达一种

嘲弄和蔑视的信号。

2.其他消极的手指势语种种

这包括捂着嘴讲话、触摸鼻子、揉眼睛、搔耳朵、搔脖梗等。这些动作

不仅不美观、优雅,还会产生干扰、消极信息。如捂嘴讲话一般是因人撒谎

时,大脑会下意识地指使人体去竭力控制谎言出口,不由自主地用手捂住嘴,

并用拇指按住面颊,或用指尖轻轻地触摸一下嘴唇,或将手握成拳状将嘴遮

住。因此当教师讲述内容或表达情感时习惯地使用这些手势时,会使学生怀

疑其真实性,引起学生的议论和骚乱。用手指头触摸鼻子实际是捂嘴手势的

另一种表现形式。这是因为当消极的思维进入大脑时,大脑会下意识地支配

手去捂嘴,但为了使这种手势不易被人觉察,人们便迅速将想捂嘴的手移开,

改成了摸鼻子的手势。它比捂嘴讲话更加隐蔽和微妙。揉眼睛是当人们看到

讨厌的东西时的一种下意识的动作,与之相伴的动作还有低下头、移开视线

等。它会给学生造成这样一种印象:老师在撒谎、迟疑或讨厌看到某人某物。

搔耳朵是人们企图阻止声音入耳的信号,它一般表明当事者对他人的讲话不

感兴趣或不愿再听下去。当教师在听学生朗读和发音时常搔耳朵、揪耳垂、

掏耳孔,这会使学生怎么想呢?骚脖梗儿是一种表示怀疑、犹豫的体态信号,

老师讲话时老是搔脖梗儿,说明他对所讲或要讲的话、要做的决定没有十分

的把握,学生自然也会因此而对教师的讲述或决定产生怀疑。

(二)手掌势语

如果说眼睛是传递心灵信息的窗口,那么手掌可算做显示人的态度和性

格的屏幕。不同的掌势同样能传递丰富多样的信息,也显示了人的性格、态

度。如敞开的手掌象征坦率、真挚和诚恳;而在诉说自己的冤屈时,人们常

常伸出双手在胸前急促地抖动几下,以证实自己讲的都是真话。教师提问或

召唤学生时,掌心向上还是向下同样传达不同的信息。以下是几种不同的掌

势运用技巧:

1.掌心方向不同的 3 种掌势

一般说来,掌心方向的不同,形成 3 种不同的掌势:掌心向上、掌心向

下和手掌紧握,食指伸出。

掌心向上是一种表示诚实、谦逊和屈从的手势,不带任何威胁性。掌心

向下代表一种命令、强制和要求。第三种掌势是最令人不愉快的手势之一,

它犹如敲打人的一根棍棒,给人一种带有强制性和威胁性的感觉。如交通警

察最喜欢使用这一手势命令违反交通规则的司机将车开到路边,等候处理。

课堂教学或其他教学活动中,如果你要让学生把一件教具从教室搬到教

师办公室,假定你发出指令时使用同一音调、同一语句、同一面部表情,所

不同的是你采用 3 种不同的掌势,我们会发现由此而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当

你指示该同学搬教具时,如果使用掌心向上的掌势,他决不会因此而感到有

任何强制和压力,会轻松愉快地担负起老师给予的“美差”;当你的掌心向

下发出指示时,学生会感到你的手势是一种命令,带有一种强制性。尽管你

的身份与地位赋予了你对这一手势的使用权,他也会无条件地服从,但内心

会产生一种抵触情绪,甚至有可能外化为对指令的拒绝,如果你使用第三种

掌指指令学生,学生迫于你的权威和压力虽然乖乖服从,但心里是极不乐意

的,一些性格倔强的学生甚至会顶牛、抵制。由此可见,教师讲课、提问和

指使学生时,应尽量使用掌心向上的手势或摊开双手,表示真诚与公开,而

尽量少用掌心向下和握着拳头用食指指向学生的手势,除非在特殊场合或特

殊情况下。

2.握拳

查尔斯·达尔文曾经指出:握拳的姿势代表一种决心、愤怒,也有可能

是一种含有敌意的行为。他还注意到,当一个人紧握拳头时,会在他周围引

起连锁反应——使对方也紧握拳头。这种情形若在一场激烈的争吵中,自然

会引来一场拳脚相向的“战争”。艾伯特·贝康在《姿势的双向影响》一书

中也指出,握拳表示的是特别强调、严重警告、坚定决心和坚定不移。我们

常常见到人们以握拳来强调、加重自己的立场,有时这种姿势会转为敲击桌

子或身体某一部位的动作(如拍胸膛)。

教师在特定的情境下或为适应特定教学内容的需要,才可以使用握拳这

一手势。如:

①高举拳头——表示坚决拥护、强烈反对、严重警告;

②拳头向前冲去——表示打击、反对、对抗;

③向下用力挥动或捶击——表示决断、恼怒;

④拳头向左下方斜击——表示驱赶、惩罚。

但在一般内容的教学中和一般教学情境下,教师应尽量少用握拳手势,

它会使学生产生威胁、压力、紧张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发展。教师

更不应用拳头捶桌子,或敲击粉笔擦子、用教鞭击黑板等。

3.搓手掌

中国有句成语叫“摩拳擦掌”,形容劳动或战斗前精神振奋、跃跃欲试

的样子。事实上搓手掌还有另外一些重要意义,即人们用来表示对某一事情

结局的一种期待心情。即人们对某件事的未来结果有一定成功的把握,或是

期待着成功的结果,或者是不知如何是好的心情流露。如跳高运动员在起跑

之前总是习惯性地先搓搓手掌以期待成功;人们有时遇到难题,心急如火,

不知所措地时常搓搓手掌。而且人们研究发现,一个人搓手掌的速度快慢会

暴露出不同的思想态度,并对他人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快速搓手时,要么

表示自己成功的信心大、希望大,期待强烈,要么表示自己很窘迫、很焦急;

而搓得慢则表示自己把握不大,成功的希望不大,要么就反应自己疑虑重、

困难多。

教师在教学中恰如其分地运用搓手掌势会对教学起到促进作用。如教师

在向学生布置了自测题后走下讲台,边走近学生边有节奏地搓手,会反应出

教师对学生顺利完成试题充满信心和期待,从而对学生起到鼓励和激励作

用。教师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进行了一次公开教学,上课之前走过教室,在

充满自信的同时搓两下手掌,表明对自己成功的把握很大,已是胜券在握,

自然能赢得学生的配合。但运用不当也会对教学起干扰作用,如教师面对学

生突然的质疑或课堂上的偶发事件而不停地搓手掌,便会让学生觉得教师手

足无措,心中没底儿。而在一般教学情境下,过多的搓掌动作往往反应教师

缺乏耐心、焦急难忍。

下面列举一些基本手掌势语练习:

(1)手掌向上前伸,臂微屈——表示恭敬、请求、赞美、欢迎;

(2)臂微屈,手掌向下压——表示反对、否定、制止;

(3)手掌挺直、用力劈下——强调果断的力量和气势;

(4)两手掌从胸前向外推出——表示拒绝或不赞成某种观点;

(5)两手掌由外向胸前回收——表示聚集、接受;

(6)两手掌由合而分,向上摊开——表示消极、失望、分散;

(7)两手掌由外向内,由分而合——表示团结、联合、亲密;

(8)单手掌向上前方冲击——表示勇往直前或猛烈进攻;

(9)两手掌向正上方推举——表示强大的力量和宏伟的气魄。

(三)手臂势语

手臂势语不仅是手指势语和手掌势语的延伸、扩展,同时其自身也能传

达各种不同的态度和情感,尤其是在情感手势、象征手势中应用较多。手臂

势语主要是通过胳臂的不同朝向、动作姿态来传达人们的不同心态和意向

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

1.开放性手臂势语

这种手臂势语包括:摊开双手,向前上方展开双臂,它往往表示一种颂

扬、称赞和讴歌光明与充满希望的积极情感,动作幅度和力度都较大;两只

大臂自然下垂,小臂在胸前作左右、前后、上下运动,辅助有声语言进行指

示、象征和强调说明,动作要求轻松自如、简洁明快、沉稳坚定、刚柔相济、

动静结合。另外,握手、挥手、抚摸学生头顶或肩部等也属于这一类手臂势

语。显然,教师在教学和与学生交往过程中应尽量使用开放性手臂势语,以

利于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感情。

2.防御性手臂势语

这类手臂势语包括:一是手臂交叉姿势,即双臂紧紧地交叉在胸前,犹

如盾牌和防弹钢板形成一种防御屏障,以增强自己的安全感。当一个人将手

臂紧紧交叉在胸前,而且双手紧握,伴随着咬紧牙关,这暗示出一种更强烈

的防御信号和敌对态度。在众人面前,有时人们不使用完全的双臂交叉姿势,

出于下意识的掩饰,会用局部的胳膊交叉姿态来控制自己的情感,就是将一

只胳膊横跨过胸前并用这只手握另一只胳膊,或是左右手相握。这些局部伪

装的双臂交叉姿态往往反应这个人因缺乏信心而紧张或窘迫,因紧张不安而

企图寻求自制和安全感。这种手臂势语在教学中无论如何也要尽量避而不

用,如果是习惯也要努力克服。

二是背手,将手背在身后,双手相握,一般是一种权威显示,表示至高

无上、自信的心态。很多教师喜欢用这种臂势在学生面前巡视,以显示自己

的权威地位和不可冒犯,如果再加上昂首挺胸、高视阔步等体态信号,很自

然对学生产生压抑感和震慑力,难以建立民主、平等、友善、和谐的课堂气

氛和人际关系。这时学生会处于一种被监管的劣势状态。当人们处于极度紧

张和焦躁不安时,往往将手背在后面,会得到一种缓和情绪,如等待老师检

查背诵课文的小学生、第一次登上讲台的新老师。因此,适当使用背手势语

可以使人感到坦然自若,赋予使用者一种权威和胆量,关键要看使用者的具

体情况和具体教学情境。

另一种背手是将手背在身后,用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手腕。这往往是

一种表示沮丧不安并竭力自控的体态信号,而且一个人握手腕或握手臂的不

同部位与当事者的沮丧程度密切相关,即握的位置越高,其沮丧程度越高。

因此,无论什么场合,教师要力戒这种臂势,以免给学生一种沮丧感,影响

教师形象。


评论

ID537264180

© ID537264180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