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537264180

沈阳东大家教网-分析课文中心思想的基本方法

沈阳东大家教网-分析课文中心思想的基本方法

1.提炼蕴藏于作品中的思想观点,防止复述大意和牵扯过多

中心思想好比人的灵魂,它是作者创作意图的显现,是一种鲜明的思想

观点。把中心思想看成是作品题材的提要,是一种误解。例如把《东郭先生

和狼》这篇寓言的中心思想概括为“通过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揭露了狼的

狡猾凶残,批判了东郭先生的糊涂思想,歌颂了老农的聪明勇敢”即是一个

错例。实际上,寓言作者告诉我们的深刻道理应该是:对坏人讲仁慈必将遭

殃。这才是作者隐藏于狼、东郭先生和老农形象之中的结论。

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中心思想的表述形成这样一个模式:主要内

容+中心思想。即,用一句话简洁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然后把文章的中心思

想准确地毫不含糊地加以阐述。而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大包抄”倾向。

2.从作品的形象出发,切忌空泛和主观臆断

中心思想是和具体形象相联系的,它们的关系有如灵魂与躯体之密不可

分,有躯体无灵魂是为行尸走肉,有灵魂而无躯体则是离魄游魂。分析中心

思想的依据只能是作品的形象本身,离开了对形象的细致分析,空泛归纳和

主观臆断的倾向就难免出现。

分析作品中心思想空洞化是一种通病。把王之涣《登鹳雀楼》的中心思

想说成是“诗人通过登高望远抒发了自己的雄心壮志”,这样概括并未一语

破的。诗的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的是登楼所见的壮阔的景

象,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写的是登楼过程的心理感受,全诗

虽然含意深远,耐人寻味,但字里行间揭示“要高瞻远瞩不断进取”的主题

却是明确的。空泛地概括中心思想也见诸一些正式出版的指导性读物上。有

一本古典文学作品选读说范仲淹的《江上渔者》的“本意是写渔民生活的艰

苦”,笔者以为这样归纳深度不足,还是失之于笼统。“江上往来人,但爱

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这里岸畔中,两个画面鲜明对照,诗

人通过形象喊出:“劳动成果得之艰辛!”这才是这首诗的确切主旨。

3.从整体形象着眼,力戒以偏概全

文学创作是一个复杂的精神活动的过程,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又是丰富多

采的,所以形象所体现的思想意义也不可能都是单一的,特别是长篇巨作,

往往是多种思想并存,在系列形象、多种思想中找出全篇的中心思想就要把

握贯串全篇的基本线索。

叙事性作品《将相和》有三个故事情节。第一个是通过蔺相如带和氏璧

到秦国同秦王进行理直气壮的斗争,表现了“只有具备机智勇敢精神才能在

斗争中取胜”的思想;第二个通过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与秦王作针锋相对的斗

争,表现了“不畏强暴,善于斗争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思想;第三个则是

通过蔺相如忍让退避,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表现了“为了国家的利益要严于

律己”的思想。这三条情节都联结在一条红线上,这就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的爱国主义精神。以此去验证通篇各部分形象都是成立的。所以这篇作品中

心思想可概括为: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顾全大局、精诚团结才能保卫

国家、抵御侵略。

防止以偏概全的另一要领是正确分析作品整个画面形象的主从关系。一

般说来,作者所着力描绘占据画面的主体形象所体现出来的思想意义即为中

心思想。这是因为作者的创作意图直接指导着素材的取舍和题材的安排,浓

墨重彩的地方,正是集中着作者主要意向的所在。如《钓鱼》一文的主体画

面是阿成怎样钓鱼和“我”如何学钓鱼,画面的从属部分是阿成给生病的饲

养员赵爷爷送鱼,如果有人把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概括为“学雷锋做好事”

那就犯了喧宾夺主的错误了。《钓鱼》的中心思想只能是“只要把握事物的

客观规律性,熟而生巧,就能顺利达到预期的目的”。

4.分析主题的两个辅助手段

(1)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查阅作者的序、跋等有关资料。我们通常

所说的时代背景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作品所反映的时代背景,一个

是作者的写作背景。柳宗元的《江雪》告诉读者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

如此沉寂,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诗人为什么要

写出这样的作品来?原来此诗写于诗人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政治集团失败

贬为永州司马之时,由于政治失意,官场腐败,他精神上受到很大的刺激和

压抑,导致他产生不屈和孤寂的心境。这首诗正是诗人憎恶当时那个一天天

在走下坡路的中唐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不了解这些时代背景,

就很难概括《江雪》的主题来。

有些作家出于政治上的原因,如某个时代的统治者大兴文字狱,作家没

有创作自由,他们便不得不在他的作品中声东击西,把真正的创作本意隐藏

在题材的深层。如果我们对这类作品的创作时代背景无知,分析中心思想就

只能停留在肤浅的表面了。如《种子的力》,这篇课文从“种子的力是世界

上最大的力”读起,告诉人们,种子的力就是生命力。只要有生命,这种力

就要显现,不论环境如何恶劣,也不管遇到多少困难,都不能阻挡它。如果

认为这就是中心思想,那就辜负了作者夏衍的一片苦心了。《种子的力》写

于抗日战争的 1940 年,当时正是毛泽东同志发出“克服投降危险,力争时局

好转”的救亡号召时刻,夏衍同志言近旨远,他借种子的力来说明中华民族

的生命力是不可抗拒的,这才是这篇杂文的真正主题。

(2)参考作品的标题和篇末的警语。从标题入手是剖析课文中心思想

的有效方法。标题与中心思想的关系如同眼睛与心灵的关系,我们透过标题

这“窗扉”就易于了解中心思想这灵魂。

作者常把精彩的警语放在文章的末尾,把中心思想加以点明或深化,起

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果我们认真审视篇章结尾,也常能顺利地找到主题。

如《登山》这篇课文的结尾是列宁回答巴果茨基为什么要走危险小路的原因:

“我所以还要走这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就是因为我害怕它。一个革命者

不应该让害怕征服自己。同志,我们应该每天、每时、每刻,处处锻炼自己

的意志。”不难看出,这段话的最后一句便是这篇作品中心思想的精确概括。

《骆驼和羊》《刘胡兰》《落花生》等都属篇末点题一类的课文。


评论

ID537264180

© ID537264180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