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537264180

教学板书的心理影响

板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在历史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板书既能帮助教师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材中的难点,又能帮助学生掌握教

学思路,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加强教学的直观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力。

(一)板书的系统性

板书的系统性是由三方面因素决定的,首先,板书的系统性取决于课本

的系统性。其次,是取决于知识规律。人的认识活动总是具有一定规律性的,

这个规律就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由简单概括到复杂概括。

板书设计也必须遵循学生认识活动的规律,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第三,是

遵循着生理原则。从生理机制上看,人的大脑皮层形成的暂时联系也具有一

定的系统性。这个系统性就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单一的暂时联系系

统。板书设计就要反映人的大脑皮层活动的系统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系统的材料和零乱的材料相比,在对学生记忆的作用

上,前者优于后者有数倍之多。教学实践也表明,教师要减少学生学习的困

难,则把复杂的知识系统化尤为重要。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引导学生把教材内

容组成一定的系统,使之处在有机联系之中,脉络清楚,条理分明。而板书

就可以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把知识加以系统化,从而使学生形成正

确合理的知识结构,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二)板书的概括性

教师不可能事无巨细什么都纳入系统板书中去,板书内容庞杂、冗长、

文字过多,就会影响到识记的效率。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同一时间内材料数

量增加则识记所需的平均时间随之增加,而识记的效果将会大为降低。板书

内容并不是由课本内容各部分机械组成的,而是有主次、轻重之分,要抓住

重点加以提炼,概括成为标题式的语方,再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板书不是

讲课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画龙点睛的启示,要用在节骨眼上,力求引起学

生的重视。有的优秀教师就善于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演绎归纳,使板

书概括化、提纲化,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

(三)板书的多样性、灵活性

板书作为教学活动的一种手段,不应该囿于一个程式,千篇一律,而要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方

式。如果板书采用凝固不变的模式,那么,久而久之,非但无助于学生概括

水平的提高,反而会使学生思想僵化。好的板书,可谓是一种“艺术品”,

它没有死板固定的格式,而是各式各样,不拘一格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内容的新异性比教学形式的新异性对学习有着更

大的吸引力。当然,在教学内容相同的情况下,教学形式的新异性又起着很

大的作用。如果板书的模式固定,对学生自然没有新异感,引不起兴趣,学

习效率便会降低。

教师在备课时,自己先设计好板书,做到胸有成竹,施教有序,这是完

全必要的,但不是绝对的。有时学生概括出来的板书与教师事前拟好的板书

会不一致。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板书必须具有灵活性,应采取随机应变的

措施,而不必要求学生一字一句完全按照自己设计的板书一样照抄,不许略

有变动。那种牵牛式的板书,非但对提高教学质量无益,反而对启发学生思

维活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有害。

(四)板书与讲授的统一性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图示材料呈现与指导语的结合要适当,这是

直接影响教学效率的。同样,系统板书的呈现要与讲授语言配合好。有人进

行过实验研究,在图表结合讲解中,复杂的图示表分解为几个部分逐渐呈现

比全部一次呈现为好,这就说明了一个整体设计板书不能一下子全部端出

来,而应该随着教学的进程按教学步骤边讲边写,讲什么,板书什么,逐渐

形成一个整体板书。即使一节课板书不完,下一节课再接着板书,直到课教

完为止。有的教师不了解讲解与图表呈现要适当的道理,往往把事先在小黑

板上写好的整体设计板书一挂了事,讲归讲,板书归板书,两者脱节,这就

失去了板书的意义,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评论

ID537264180

© ID537264180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