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537264180

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和指导

1.训练和指导的基本步骤

(1)宣传教育,激发动机要通过多种途径,宣传行为规范,如列举事例、

体察心情、创设情境、开展讨论等。让学生从心底里接受行为规范,愿意去

遵守它。从感情上产生道德行为意向,萌发正确的行为动机。

班主任还要利用校会,班会,队会活动,谈论规范内容,图画,通过广

播,板报等方式让学生去熟悉和了解规范的具体内容。老师要对学生逐条讲

解,让学生领会、接受,不能只让学生去背住条文就行了。对于年龄较小的

学生,如小学低年级的,班主任就必须根据其年龄特点进行教育。如“爱护

国旗”这一条,就必须从为什么要爱护国旗,怎样才叫爱护国旗等方面去理

解。要帮助学生了解国旗的来历,意义,了解无数的革命先烈怎样为了民族

的解放,新中国的创建牺牲了他们的生命,了解无数的英雄模范以自己的模

范事迹,给国旗增添了光彩,以此激发学生爱护国旗的光荣感、责任感。在

升旗仪式中,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崇敬感、严肃感。

学生生活在社会之中,因此动员社会上一切力量去了解和重视这项工

作,使规范的内容为很多人所了解,成为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和要求学生

的统一标准,是很有必要的。如有的学校将《日常行为规范》即发给家长,

问他们宣传《规范》的目的和意义,请家长们帮助学校一起对学生进行行为

规范的训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制定细则,提出要求。《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已经是《中小学

生守则》的具体化了,但还不是完全具体。各个班级还可制定一些实际细则。

只是要注意以下问题:①必须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地区、学校的有关

政策及规章制度;②要符合学生特点及本班实际情况;③要保持相对稳定。

朝令夕改,会让学生无所适从。

在进行行为训练前,对于练什么,怎样练,应注意一些什么问题,都应

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如有的学校在对小学生进行有关吃饭的礼仪训练和指

导时,就明确要求①帮助放碗筷;②端菜盛饭;③让客人和长辈先就座;④

大家动筷时自己才动筷;⑤吃饭时咀嚼声不要太响;③不要把喜欢的菜拉到

面前;⑦不要评论哪个菜好吃,哪个菜不好吃;⑧用饭时如饭喷嚏要转过头,

用手绢捂住嘴;⑨吃完后要招呼大家慢吃。要求具体明确,小学生能很快掌

握。

(3)训练指导,严格要求。结合班级情况,对《规范》所提出的要求分

阶段,分层次,分场合逐步提出,一一落实,一定要做到持之以恒,严格要

求。

首先,要做到训练规范伦。如坐立、行走和读写姿势,一开始就应该按

“三句话”(坐如钟,立如松,行如风)“三个一”(眼睛离书本一尺,胸

口离课桌一拳,手指离笔尖一寸)进行规范训练,训练有目的,有标准,便

于教师指导和检查,也便于学生有所依据,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调整。

其次,训练形式、方法要多样化。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具体方法下

面将介绍。

再次,训练要有层次性,注意具体的情况。如对小学生来说,只有一个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但高年级和低年级的学生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是

有很大差异的,不能搞一刀切。如《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十五条规定: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衣物,用品要摆放整齐,学会收拾房间,洗衣

服,洗刷餐具,做简单的饭菜等家务劳动。”这一条所要求的任务,就必须

分步骤、分层次地来完成。如要求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去做饭菜,就不大可能;

而对高年级的学生,除要求他们做到规定的事情外,还可适当地增加一些内

容:就是对一个班上的学生,由于每个人情况不同,能力有高低,要求在总

的统一的基础上,可适当地灵活把握;就《规范》的一点要求,也可分成若

干层次,不同的训练项目,采取单项训练,直到基本形成习惯后再放手。如

“规范”第四条“孝敬父母”,就可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加以分解。如离家时

对爸妈说“再见”,吃饭时等爸妈一起吃,主动为他们盛饭,爸妈身体不舒

服时,主动地尽力侍候他们。

第四,行为训练应从日常小事抓起。如《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十四

条规定:“认真做值日,不怕脏,不怕累”。这实际上是对学生进行劳动教

育和为人民服务的教育。班主任在学生刚入学时,就应该手把手地教他们怎

样扫地、擦黑板、擦玻璃。要让学生从一次值日、一次扫除,一次公益劳动

的点滴行动中培养起孩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和为他人服务的观念,以及强烈

的义务感、责任感。

2.训练和指导的主要方法

(1)说理法。即讲清规范的要求,提高学生遵守规范的积极性、主动性、

自觉性。

(2)示范法。以他人行为来影响学生,用具体的形象给学生树立榜样。

上海市鞍山中学提出要发挥学生干部的模范作用,值勤学生的示范作用、教

师的示范作用。要求学生进校门看值勤同学的,进教室看学生干部的教师的。

启发学生自觉遵守和学习先进榜样,向学生指出明确的学习目的和要求,并

把向榜样学习的活动落到实处。其中,班主任的作用最大。在学生心目中,

班主任是学生最尊敬、最信赖的人之一,班主任应成为学生最直观、最重要、

最活生生的典范。

(3)情境法。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其中,是训练正确的

道德行为的一种方法。

(4)竞赛法。在学生中对遵守行为规范召开一种竞赛活动,形成一种热

烈的竞争气氛。

(5)交流法。把学生在行为培养中的好思想、好方法、好经验,通过交

流的形式加以推广,起到相互教育的作用。

(6)评议法。让大家对某个学生的行为或某些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价,既

让受评的人受到教育,也让评价者得到教育。

(7)活动法。组织学生参加一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行为实践中练习

和培养道德行为。

3.训练和指导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1)教育与训练的关系。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教育给训练以动力,训练

给教育以活力。学生行为动机的激发、维持,都需要教育。也只有通过实际

训练,才能巩固学生的道德认识,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强化学生的道德信

念。教育也只有在训练中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2)养成与矫治的关系。规范训练与指导担负着养成学生好习惯与矫治

学生坏习惯的双重任务,但以养成教育为主。养成好习惯的同时,对坏习惯

也自然地产生一种矫治,防御的作用。

(3)行为规范与思想品德课的关系。思想品德课的内容和《小学生日常

行为规范》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内容关系密切,二者可以结合进行。


评论

ID537264180

© ID537264180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