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537264180

课堂眉眼语的运用技巧

目光是信息传示器眼睛发出的非言语信息,它能表达许多言语所不易表

达的复杂而又微妙的意思,是非言语交流中运用得最多的一种。

1.正确选择目光投放点,消除初上讲台时的紧张情绪。

许多新教师上第一堂课时,出现下面几种常见的错误的目光投放点,一

是看门口、窗外;二是盯着屋顶墙壁;三是低头看教案或面向黑板讲课。心

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教师不敢用目光接触学生,说明他缺乏自信心,胆小,

不可能组织好课堂教学。

具体做法是:除了事先认真备好课,做到胸有成竹外,不妨可以提前一

点时间走进教室,让心先紧张地跳起来。在讲台上作些相关准备,用自己的

眼睛熟悉一下这陌生的环境。看看我们的合作者,跟他们多作点目光接触,

或干脆走到他们中间,与他们相视而谈。这样一来,等到上课时心情已趋平

静。若遇反复,可再用一些方法进一步消除紧张。如:控制好开口讲话的时

间、速度,不要过早过快,在外部表现不明显的前提下做点深呼吸。此外更

应注意目光的投放点:既不能看着门口窗外,也不能盯着屋顶墙壁。最好的

办法是把目光的中心放在倒数二、三排的位置。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陌生

人的目光是不能持续对视的,无论同性异性。如果眼睛看着前几排的学生,

必然会因强烈的目光对视而使人怦然心跳,紧张难消,稍一分神,就可能纰

漏逸出。

2.用目光给予信号,控制学生的分心。

许多教师遇到学生偷看小说、杂志、做小动作⋯⋯这些违反课堂纪律的

行为时,普遍的做法是用点名批评来控制学生的分心。这种做法不妥,因为

用语言批评学生即使唤回了一两个人的注意,但由于老师的新异行为,使大

家把注意都转移到受批评者身上,反而分散了更多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既

影响了教学进度,又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这种做法,得不偿失。

要及时再集中这些学生的注意力,较好的方法是运用一种无声的目光交

流。当发现这些违纪行为时,教师可以暂时停止讲课,用目光给予暗示。根

据注意的规律:刺激物的作用突然停止,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对于不太专

心的学生来说,尽管没有注意老师究竟讲了些什么,但老师讲课的声音是感

受到了的。当这种一直持续着的声音突然消失时,他们会不由自主地抬头观

望何故,而老师也正用严肃的目光注视着他,四目相对,虽然彼此不言,但

却心领神会,此时无声胜有声。而其他同学却不一定知道老师的行为意图和

具体指向。

3.加强目光巡视,消除“教学死角”。

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喜欢只看某一个地方的学生,或只看那些成绩

好的学生,出现了一部分学生不能引起老师注意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教

学死角”。课堂上一旦造成“教学死角”,就会打击一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

处于“教学死角”的学生容易成为思维的懒汉,并与教师产生情感隔阂。

正确的做法是教师要善于用亲切和蔼的目光主动地捕捉学生视线,有计

划地不漏过每一个学生。这样做,在心理学上有三个方面的意义。

第一,用目光巡视,可以使学生感到教师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进而得到

鼓励和信任。教师经常与学生目光交流正好满足了学生自尊的需要。

第二,用目光巡视,可以及时发现那些上课不积极主动发言的学生的动

态,注意让他们参与教学活动。通过提出问题,来控制学生的分心。

第三,当老师经常用亲切和蔼的目光与学生交流时,往往会无意中缩短

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学生也似乎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接近与肯定,从而上课

时更加集中注意,与老师密切合作。

对此,加拿大心理学家江绍伦建议:“如果你忽视了某学生,最好的补

救方法是下次上课时注意这个学生”。

4.提问和课堂讨论时,对不同的情形采用不同的目光交流

对被叫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老师切忌用怀疑和审问的目光,而应报以

信任的目光和亲切的微笑。这样,可在相当程度上减轻学生的紧张度,使其

充满信心,大胆回答。

当学生答题不畅时,老师应用期待、专注的目光,使学生用心思索,力

求回答准确,而不能显得不耐烦。如果学生的回答跑了题,教师的目光应带

着安抚和惋惜,而不是取笑、指责,让学生下不了台。当学生的发言富有创

造性时,教师应投以赞许、激励的目光,以激发他们的进取心。此时,一切

冷漠和不屑一顾的目光是绝不允许出现的。在课堂讨论时,出现分歧是难免

的,面对这一情形,从老师眼里表现出的态度应是民主的、开放的、以推动

学生积极思维,大胆阐述自己的见解,而不能用目光去传递老师对某一方的

袒护或压制。对于老师的讲课,学生有权提出不同的意见。对此,教师切忌

以烦燥敌视或不以为然的目光相对,而应报以高兴、宽容的目光,以培养学

生大胆质疑的习惯和能力。

无论何种情形,不管什么目光,教师的眼里流露出的应是老师爱的情怀!

5.用目光制止学生的嘻笑打闹。

在中小学,男女孩子活泼好动,自我约束力较差,每当上课铃响后,还

常常沉浸在欢笑嘻闹之中,对此,教师既不必高声吼叫,也不要马上授课,

而是站在教室门口,用严肃的目光注视着与自己相对的吵闹者。这时,总会

有人(包括与自己相对的吵闹者)有意或无意地发现老师的到来,最先接受

到老师发出的非言语信息而迅速地作出反应。这些举动的突然变化,必然会

立即影响到背向老师的吵闹者,回头寻视,便会身不由己地闭口端坐。虽然

老师一字未吐,但他们从老师的眼睛里已领悟了老师要说的一切。此时无声

胜有声。


评论
热度(1)

ID537264180

© ID537264180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