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537264180

浅谈体育考生的心理训练


山东省日照市一中体卫处 王立山 孔 源
所谓体育考生的心理训练就是有意识的对体育考生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施以影响,为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做好各种心理准备的教育过程。纵观几年来体育考生的考试情况可以看出,许多考生成绩不理想不是由于身体素质达不到,也不是由于技术方面有问题,而主要是由于心理准备不足,造成发挥失常。考前陌生的环境,众多的考生,家长同学的跟从及正常生活、训练秩序的改变,特别是升学压力致使相当部分考生精神负担过重,焦躁不安,吃睡不好,周身乏力,导致考试时动作变形,直接影响到正常水平的发挥。
怎样提高考生的心理素质,使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得到正常发挥或超常发挥呢?笔者结合自己连续多年辅导体育高考队的教学训练实践,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培养积极的应考动机,增强应考的紧迫感

应考动机是对应考起推动作用的心理因素,是学习积极性的核心。所以教练员应根据考生的不同特点,首先要注重培养积极的应考动机。通常一般有以下三种应考动机:

第一种,酷爱体育型(高水平运动员)。这类考生视考试为自己从事体育工作,为国家的体育事业贡献自己力量的一个机会。教练员要细心培养该类考生明确高考目的、任务及社会意义,注意启发考生积极思维,全身心投入训练。

第二种,从众心理型(理转体学生)。这类考生一般是由于受父母、同学、朋友的影响才决定报考体育,对考试的目的不很明确,可塑性大,在训练中往往表现得意志薄弱,遇到困难易打退堂鼓。所以教练员应对该类考生进行大胆鼓励,有针对性的制定出每位考生的奋斗目标,让考生明确,经过顽强拼搏,实现奋斗目标是大有希望的。

第三种,找出路型。这类考生认为自己考不上其它专业,考体育是一条捷径。教练员要使该类考生明确,体育专业对考生的文化知识、身体素质、专项技术都有较高的要求,一旦选择了它,就要刻苦学习,艰苦训练,不可存有任何侥幸心理。通过不断的有的放矢的教育、训练,良好的动机就会逐步形成。同时教练员还应和学生一道反复探讨分析近几年体育高考的动向、特点、总结历年体育高考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使考生明确认识到,随着高考的日趋逼近,自身的体育专业、文化课等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不可有半点懈怠马虎,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增强应考的紧迫感。

二、加强意志品质训练,提高心理素质
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培养,是形成良好心理素质的前提。考生只有心理稳定,作风顽强,才能在考试中以不变应万变,克服来自身体、技术、环境等方面的不利影响,发挥出最高水平。为此,必须从平时抓起,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
1.要从克服小困难开始,逐渐增加难度,以培养其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毅 力。在训练中,只有采用逐步加大困难的方法,让考生做出适当的意志努力。才能培养其顽强的意志。如平时训练中,同低年级的学生一同测验,获胜机会较多,培养其自信心。利用众多同学参加课外活动的机会,有意让考生在喧闹的气氛中集中注意力与同于或强于自己的竞争对手角逐,培养其不畏强手,克服干扰,沉着应战,顽强拼搏的精神,逐步达到竞赛项目一次、田赛项目前三次即可发挥最高水平的目的。还可利用在雨雪天等不利气候条件下使其坚持正常训练,严格要求,培养其在各种不利环境中正常发挥技术水平的能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2.在训练过程中提出过度任务,培养其在疲劳状态下勇于克服困难的决 心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在长时间坚持克服困难的情况下,在完成训练任务的过程中,教练员提出过度任务,对发展考生的顽强拼搏精神有着显著的效果。同时,要把完成任务的优劣同适当的奖惩结合起来,使其最大限度的调动体能,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如为了提高考生的弹跳力、爆发力,我们时常在正常训练接近结束时突然提出如下要求:男(女)生连续 40 次立定跳过 2.6(2.1)米的远度,完成任务者放松休息,失败者罚跑 5000 米。考生无论体能、心理都得到了充分的调动与锻炼,学期测试表明所有男(女)生立定跳起成绩均在 2.8(2.3)米以上,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3.变换环境,在比赛状态下进行模拟训练,提高考生的适应能力,逐步 形成良好的竞技状态。以往很多考生只习惯于在本学校熟悉的场地上进行训练或比赛,外出机会很少,到新的环境下对空间、场地、器械等总是感到极度不适,导致竞技状态差,考试或比赛不能正常发挥水平。因此,教练员要想方设法带考生到不同的场地进行模拟测验,从检录、入场、测验到成绩的当场公布等整个过程严格按高考要求设计,使考生似在真实气氛下进行测验。只有经过反复磨练,考生的素质、技术水平等才能走向正常,形成最佳竞技状态。如综合测验时,我们时常和兄弟学校联系,分别在市、区等不同体育场进行模拟考试训练,以培养学生适应环境及在新环境下同陌生选手竞争而发挥正常水平的能力。
三、具体分析考生特点,做好充分的应考准备

不同水平的考生,考前心理各异,所以要根据各自特点对症下药,做好充分的考前心理准备,使考生既能客观的认识自己的实力,又能头脑清醒,信心十足的投入考试。若考生对自己的实力估价过高,往往兴奋不已,无谓的消耗心理能量;若考生对自己的实力估价过低,容易产生消极自卑心理。

因此,考前几天,对过于兴奋者,关键时刻需降好温度;对信心不足者,应进行积极鼓励,提前安排他们到考点进行考前练习,增强他们发挥水平的信心。

四、加强自我暗示,稳定临场情绪

临场考试前,教练员应从以下几个关键环节入手,向考生进行心理战术布置,使其采用自我暗示的方式进行有效的心理调控。首先,自点名前半小时,考生逐渐进入考试状态,此时考生应暗示自己:“我开始进入考试,要沉着,要按原来的方式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其次,待点名后,进入考场时,考生往往有一种不知所措的感觉,此时考生可自我暗示:“裁判都是公正的,考生的心情都是一样的,考试实力都悬殊不大,只要自己注意力集中,沉着镇定,考试肯定会成功⋯⋯”以此来增强信心,并抓紧时间做好试跑、试跳、试掷的准备,尽快进入角色。其三,在考前 5 至 6 分钟,要重新活动一下身体,然后暗示自己:“今天我一定会成功,老师同学们都在准备为我加油。”随后原地轻跳几次,并用力向外呼气或做一两次有力的击掌,集中精力,从容地投入考试。从我校近几年体育考生的高考情况来看,由于平时训练中贯穿了一定形式的心理训练,成效甚好,其中 1994 年我校 22 名考生参加体育考试,有 20人过关,合格率达 90%以上。文化课考试后,有 11 人进入本科线,7 人进入专科线,进线、录取总数创我校及全市各校历史最好成绩,受到市教委和学校领导的好评。


评论

ID537264180

© ID537264180 | Powered by LOFTER